欢迎访问兰茂中药材网!
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兰茂中药材网头条  >  致富故事  >  兰茂的主要成就有哪些?你知道吗
兰茂的主要成就有哪些?你知道吗
2021年09月11日 17:21   浏览:1928   来源:药材资讯


兰茂药材网,传承兰茂精神,传播中医药文化。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代著名医药学家,教育家,诗人,兰茂。


 

 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     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,落籍杨林。据苏石《兰茂评传》考析: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(公元1388年)被征往云南,后编籍屯戍杨林千户所的河南洛阳人。兰茂有弟2人,名廷俊、廷瑞。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(公元1424年)早逝。

 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     从历史背景看,兰茂父辈很有可能与名将蓝玉有关系,不是兄弟、叔侄也是朋友、党羽。他是个大孝子,“兰子因母病,留心此技三十余年”(见《滇南本草》务本堂序)。而对父亲却讳莫如深。从有关资料上可以知道兰茂兄弟及子孙的名字,却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只言片语。兰茂祖籍洛阳,其父辈于1381年随傅友德、蓝玉、沐英带30万大军进云南。后来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功臣,入滇的三位将领无一幸免。其中单“蓝狱”牵连致死者达15000人。他早年隐居,出于避祸,避开了兰胡案件。

     兰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(公元1397年),卒年有两种说法:其一,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《兰茂祠堂记》、康熙五十九年编撰的《嵩明州志·隐逸》、光绪十三年刻行的《续修嵩明州志·人物》均说“年八十卒”。其二,在兰茂卒后40年成书的明正德《云南志》说他“年七十四而卒”。民国《嵩明县志·人物》亦说他“年七十四卒于家,崇祀乡贤”。按最早的史籍记载,明正德《云南志》所述较为可信,兰茂卒年应是明成化六年(公元1470年),享年应是74岁。的牵连。

 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    兰氏13岁时,才华初露。清康熙《嵩明州志》说他“性聪颖……年十三通经史”;明正德《云南志》说他“年十六时,凡诗史过目辄成诵”。在青年时代,除经史外,涉猎广泛。清康熙《嵩明州志》记云:“长益嗜学于濂、洛、关、闽之学 唤如也”。兰氏“耻于利禄,自匾其轩,曰:‘止庵’”。后因母病,潜心本草30余年,于明正统元年(公元1436年)完成了《滇南本草》及《医门揽要》两部中医药学名著。《滇南本草》是云南历史上最早的、价值最大的中草药专著,它早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142年。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将《滇南本草》整理出版,现仍继续使用。《医门揽要》分上下卷,上卷专论脉法,浅显明透;下卷专论方症,治疗方法得当。

      正统七年(公元1442年),兰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,著成了《韵略易通》和《声律发蒙》两部声韵学名著。在《韵略易通》中,兰氏把过去107个旧韵部缩编为20个新韵部,并用一首“东风破早梅,向暖一枝开。冰雪无人见,春从天上来”的《早梅诗》予以高度概括。《韵略易通》是中国古汉语声韵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。兰茂“冲淡简远,以著述自娱”,著作甚丰,于阴阳、地理、丹青、文学亦皆通晓。由于历代兵燹和社会变迁,兰氏著作大部散佚无存。



兰茂 - 人物年表

 


  明洪武三十年(1397年)生于嵩明杨林御守千户所。

兰茂自幼聪慧好学,兰氏13岁时,才华初露。清康熙《嵩明州志》说他“性聪颖……年十三通经史”年十六时,凡诗史过目辄成诵。

     永乐十五年(1417),兰茂开始编著医药学专著《滇南本草》。他花了近20年时间,终于在正统元年(1436)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《滇南本草》(含《医门揽要》)比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早142年。

     在正统年间(1436-1449年间)及其前后,兰茂在杨林设堂讲学。正统七年(1442年),兰茂46岁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,著成了《韵略易通》和《声律发蒙》两部声韵学名著。

       正统十四年(1467年),兵部尚书王骥奉命亲率十万大军前往麓 川征讨土司思任发叛军。因不谙边地山形路势,加之兵将水土不服,士气不振,两征麓 川,皆师出无名。到三征麓川时,由于谨遵兰茂“若要麓川破,船往山上过”的锦囊妙计而行,果然大获全胜。由此,兰茂成了军事家,并撰有《安边策条》这样的军事文著。

    兰茂70岁时,作《七十自赋十首》,是兰氏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明成化六年(1470年),兰茂在杨林庵舍中与世长辞,享年74岁。


兰茂 - 主要贡献



一、在医学上的贡献

    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    兰茂在医药学上的重大成就,来源于他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实践。他“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”访医问药,曾到过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,为会泽人民治病,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,人们在金钟山盖有兰公祠崇祀,现还存部分遗迹。

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    永乐十五年(1417),兰茂开始编著医药学专著《滇南本草》。他花了近20年时间,终于在正统元年(1436)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《滇南本草》(含《医门揽要》)比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早142年。全书约10万余字,载药物544种,多数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。其中很大一部分载入1974年版《云南地方药品标准》及1977年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;有37种药物受到国外医学界推崇,并被东南亚各国所采用。


    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,是从为母亲治病起,立志学医,一发而不可收。嵩明的“药灵山”,就是他采药常去的地方。他边采药,边学医,边著书。从永乐丁酉年(1417年)至正德丙辰年(1436年)20年的时间里,他四处觅方采药,结合积累的治疗经验,终于完成了《滇南本草》(含《医门揽要》)这部巨著。


   《滇南本草》最早的抄本载药274种,整理本载药544种,附方600余首。是一本药物与方剂结合,便于使用,有独创性的药物学专著。兰茂为了著书采药,几乎踏遍了云南全境:东至滇黔川边界,南达中老边境,西临中缅边界,北至金沙江两岸。


《医门揽要》共二卷。上卷专论脉法,载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总论及脉诀歌。下卷论方症,主张疗疾要从实际出发,诊断要全面慎思。每症先论病理,再予临床处方。其复方配伍精当,单方简易实用,无不体现兰茂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诊疗经验。


李孝友称兰茂《滇南本草》及所附《医门揽要》,“系兰茂对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常见病、多发病临床经验的总结,对中国民族药物的发掘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”


21世纪以来来,云南省省内外医药学家对《滇南本草》的多种药物经临床配方应用,证明确具特效。此如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,专治风湿的虎力散,祛风除湿的肾福宝,专治偏瘫的灯盏花等等,都是各医家和药厂采用《滇南本草》的药物配方研制的。


   《滇南本草》的最早版本,为明嘉靖丙辰年(1556年)滇南范洪增述,经清康熙丁丑年(1697年)滇南高宏业抄录,乾隆38年(1773年)朱景阳重抄本,称为“范本”。被称为“务本”的清光绪丁亥年(1887年)由云南务本堂刊刻的五卷本《滇南本草》(含《医门揽要》),就是后来的最新整理本三卷《滇南本草》的主要依据。务本《滇南本草》的刻印版藏片,现存云南省图书馆。


二、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


 

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兰茂自二十岁起,因“耻于利禄,自匾其轩为‘止庵’,遂不出”。他整日读书写作,首先写出了云南第一部声律启蒙读物《声律发蒙》。这是一部用韵语写成供童生学习音韵对仗的专用读本,早于李渔《笠翁对语》约200年。《声律发蒙》一书,是一部切于幼学的声律读物。该书“吟诵之下,恍觉景物山川,皆成佳趣”。由于通俗易懂,语言精炼,音律铿锵,琅琅上口,广受欢迎,因而成为当时滇中的启蒙教科书。《韵略易通》于正统七年(1442)写成,全书收8348字。兰茂立足云南方言,面向全国普通话,即“尽变古法,以就方音”,将《中原音韵》的36个声母简化为20个,又把19个韵改为20韵,形成横有20母,纵有20韵,融声、韵、调为一体的“新等韵图”,以“东风破早梅,向暖一枝开;冰雪无人见,春从天上来”的“早梅诗”加以概括,使人于悠然的诗境中,记诵了20个声母的发音。由于它切合实际,便于应用,流传很广,被收入清代《四库全书》。当代著名学者方国瑜先生说:“兰茂的《韵略易通》,在中国音韵史上竖起了第二座巍峨的里程碑。”


      正统七年(1442年),兰茂46岁时又写出了“应用便俗,而风行全国”的《韵略易通》。他大胆创新,把原来100多个旧韵部缩编为20个新韵部,并以一首五言绝句20个字的《早梅诗》将当时的北方话的声母标准注出来,成为现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21个声母的前身。《声律发蒙》的价值,在于揭示了《中原音韵》之后,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的发展规律。正如清代云南督学孙人龙在《声律发蒙叙》中所言:“《发蒙》一书,切于幼学,吟诵之下,恍觉景物山川,皆成佳趣,庙堂经济,如在眼前;学者童而习之,便不至于白首茫然也”。兰茂的音韵学成就,之所以受到现代音韵学大师钱玄同等人的高度评价,是因为兰茂的音韵学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从这张标识图上,我们不难看出兰茂的《早梅诗》与普通话声母的因袭关系。


三、在教育上的贡献


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兰茂是滇地开馆教学第一人

   兰茂在杨升庵被贬云南之前就提倡道德文化教育,是他开始在云南启蒙文化,推广普通话音韵。其《安边策条》和军事策划成就兵部尚书王靖远平定麓川;但他留下的著作在朝代更替中散失,只有《韵略易通》存目《四库全书》。兰茂著《韵略易通》和《声律发蒙》是与其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的。在正统年间(1436—1449年间)及其前后,兰茂在杨林设堂讲学。由于他的《韵略易通》“言言珠玑,句句琳琅”,《声律发蒙》“词采骀宕,裁对工稳,村塾启蒙,几乎人手一编”。于是,“一时学者宗之”。据《云南乡贤事略》称:“四方学者至杨林从茂学”。由此,兰茂声名大震,成了当时滇中地区受人景仰的民间教育家。兰茂治学严谨,身体力行,孜孜不倦,从这两幅“骑驴标韵图”和“童冠相随图”中,我们或许可以联想出兰茂教育实践中那些更为生动感人的情景。


     因为兰茂在杨林开馆教学,之后的“云南第一所书院”——碧澜书院就诞生杨林。书院比建于嘉靖三年的昆明五华书院早3至18年,比嵩明州的嵩阳书院早300多年。而今碧澜书院也只留迹于管文明的国画里。可见,兰茂开教馆之早。


四、文学成就


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)

  兰茂一生诗词著作颇多,尤以《止庵吟稿》和《玄壶集》为代表。他的诗,或写景状物,或阐述人生哲理,或抒情言志,或讽喻现实,或评古论今,风格清新,脍炙人口。

兰茂药材网拍摄(图


景泰五年(1454),兰茂写成南曲剧本《性天风月通玄记》。全剧通过一道人修行悟道的故事,表达自己厌恶现实,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。全剧文辞优美,音韵和谐,反映了云南的山川风物,闪烁着云南高原的独特光彩。堪称云南最早的剧本。



兰茂的社会影响



一、“兰学”的兴起及其发展

   兰茂谢世以后,随着兰茂著述在省内外影响的日益扩大,人们对兰茂的音韵学、医药学和诗歌等方面的研究蔚然成风,“兰茂之学”逐渐形成,而且,从明、清至今,“兰学”一直承袭不断。


    明正德《云南志》称兰茂有“滇人多传之”的书籍11种,明嘉靖年有《滇南本草》最早的抄本。而音韵学方面的“兰学”,以最早的刻本为标志,在明正德(1506一1521年)就已经形成。明万历年间,浙江、山东、山西等地都有《韵略易通》的刻本。方国瑜在《兰廷秀〈韵略易通〉跋》中极赞兰茂《韵略易通》在音韵史上的重要作用,并附表列出《韵略易通》从明万历年起在省外刊刻的情况。明清之间,形成了由“兰诗”、音韵学、医药学三大系列为特征的“兰学”。


   到了清代,《韵略易通》一直在省外独领风骚。而云南从社会需要出发,更注重对“兰学”的医药学,即《滇南本草》的研究。从康熙丁丑(1697年)至光绪丁亥(1887年)的二百余年间,就有六种抄本和一种刻本在滇省广为流传,并通过中原传入国外。稍后,兰茂《声律发蒙》在云南也刻本不断,名声日显。



   清光绪年续修《嵩明州志·人物志·兰茂》称兰茂所著有玄壶集、镒例折衷、经史余论、韵略易通、声律发蒙、止庵吟稿、安边策条等。对兰茂“妙语安边”之事也有记述。到了清末、随着滇诗的发展,兰茂的诗人地位更加巩固。


   民国时期,随着汉语言文字的发展,“兰学”声韵学方面的研究随之推进,并从整体上促进了“兰学”。相继出现了方国瑜《兰廷秀〈韵略易通〉跋》、张世禄《中国音韵学史》;上海书局铅印本《滇南本草》和中国药物研究所经所长利彬编绘的《滇南本草图谱》。该图谱绘制精美,并由陈立夫为之作序,还有龙云“金碧之光”的题词。


    方树梅先生在《明清滇人著述目录》中说:“兰学不株守一家之言,于其诗见之”。“兰学”之说,承前启后,“兰学”之树根深叶茂。


     新中国成立以后,“兰学”的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。1958年2月,在《汉语拼音方案》确定之前,王力等人对兰茂《韵 略易通》和《声律发蒙》作了重新认识和研究,对兰茂在音韵学上的贡献及地位作了精确定位。其代表性论点,见于王力《汉语语音史》和赵荫棠《中原音韵研究》等。


    群一先生在对《韵略易通》研究中指出,《韵略易通》“主要贡献在于声母的归纳。‘早梅诗’所代表的二十个声母,可以说是汉语音韵史上,继‘三十六字母’后,第二个里程碑”。

    云南历来重视对《滇南本草》的研究和利用。从50年代起,省卫生厅组织专家,历时近20 年完成了《滇南本草》三卷整理本的出版工作。研究人员还对《滇南本草》确系兰著作了确认。

   20世纪80年代起,对兰茂《滇南本草》的研究转向了对其学术特色,方药运用特点,药物辨性,附案研究等方面。


    1983年6月,由云南省卫生厅、省中医学会和曲靖地区、嵩明县卫生局等21家单位联合发起,有154名专家、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参加的兰茂学术纪念会在兰茂故乡—嵩明举行。省卫生厅厅长李景阳在会上作了学术发言,詹文涛等21人作了学术交流,省卫生厅等七个单位为兰公祠赠匾,省中医学会会长魏述征等为兰祠题词,与会者在兰公祠种下了松柏和药物标本。县花灯团为兰茂学术纪念会编演了七场花灯剧《兰止庵》。会后,《曲靖地区医药资料》辑录了会议的学术成果。兰茂学术纪念会的召开,推动了“兰学”研究的深入开展,学术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《文献》、《云南社科》、《云南中医学院学报》、《昆明社科》、《昆明师专学报》等一大批理论和学术刊物纷纷登载“兰学”研究的文章;《兰茂诗词新注》、《滇南本草附案研究》、《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注释》、《兰茂评传》等一大批书籍也相继出版。这些文章和书籍,对兰茂的药物学、音韵学、诗歌及其思想性格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。


    在兰茂的家乡嵩明,“兰学”早已深入人心,经常开展各类学术活动。1995年9月14日,兰茂文学学会正式成立并建立起“兰茂文学基金”,用兰茂精神感染和激励那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们。


    1997年8月12至13日,纪念兰茂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嵩明宾馆举行。省、市、县的30多名“兰学”研究者和热心人聚集一堂,畅谈“兰学”研究心得,总结成果提出新的课题。县领导勉励大家发扬兰茂精神,共同为建设新嵩明献计出力。与会者即兴赋诗,礼赞兰茂精神,缅怀一代宗师。


二、兰茂墓及兰公祠


    兰茂墓及兰公祠位于嵩明县杨林镇老城办事处南街村,于1983年1月13日被公布为我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于1987年12月10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
    兰茂祠位于嵩明县杨林镇南街,座南面北,正门面对南街。原在古驿道旁边立有“芷庵故里”两块石碑,已毁。重修的兰公祠建于民国9年(1920年),有正殿三间,进深9.2米,面阔11米;东西厢房各3间,进深6.2米,面阔10.8米。中间楼下为进出通道。四面的建筑围成一个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民居式四合天井,石板铺地。天井内有石砌花台两个,一个栽紫薇,一个植桂花。祠内保存有清康熙年间云南著名书法家许宏勋题书的“先生之风”木匾和清道光年间嵩明知州边鸣柯题书的“隐居求志”木匾;碑刻有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镌刻的《兰茂祠堂记》,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镌刻的《兰茂祠堂后记》石碑,还有民国年间重修兰公祠后立的石碑2块。198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葺,竣工时楚图南题词:“神农后裔,滇南乡贤”。云南省医药学界有题词。楹柱、院墙上还有明清以来名士的楹联、碑刻。兰茂祠堂辟为兰茂纪念堂,陈列兰茂遗书、遗稿。


    兰茂墓在祠堂后面,墓呈圆形,青石镶砌,直径约3米,高约2米。墓碑为民国22年(1933年)冬十月袁嘉谷书,中间书“明兰隐君墓”几个大字。墓联为:“古滇真名士;玄壶老诗人。”墓园筑有院墙,院内松柏荫翳,芳草萋萋。


兰茂 - 人物评价



   

    他自幼聪明,读书过目成诵,是少有的“神童”般人物,且“潜心理道,淹通经史,凡黄冠、淄流、医方、卜筮、风角之书靡不穷究其奥。”民间传说中,他甚至是神,是仙。但由于早年丧父,母病家贫,且身为兄长,孝心极佳,走上了一条“不为良将,当为良医”的人生道路。兰茂一生行医以治病救人,教书以育人才德。并广泛涉足于医药、文学、戏剧、政治、军事、教育、伦理、哲学、经史等领域且均有建树,又兼集儒、佛、道于一身,多才多艺。


     兰氏的《韵略易通》是继周德清的《中原音韵》后又一部重要的音韵学著作,该书的结构体系打破了传统韵书以四声分部以韵为纲领的模式,开创性地按照《早梅诗》二十声母的次序统辖同音小韵,并以先举声韵后别四声的体例编排,审音细致、脉络详明,非常接近现代通用的同音字表。而且他所归纳出的语音系统着意于当时的真实语音,不拘泥于古韵书的樊篱,为今人研究近古官话的演进提供了宝贵的语音材料。同时由于该书侧重于“寻常方俗之语、日用事物之名”,收字和释义的着眼点亦不同于以往韵书、字书的专为读经服务,因而对文字学、训古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
纵观兰茂的学术成就和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贡献,他是“普通话”的先驱,是比李时珍还早的草医,名震朝野的隐士。因此自古及今他都是名副其实的“兰茂”。在滇池,人们又称兰茂为“兰仙人”。


一进兰公祠正殿,就可见状元公袁嘉谷的一副题联:辟彩云之一天平居陈郭无余子,畅儒风于千古濂洛关闽有替人。是说兰茂先生在云南开辟文化教育之风,没有其他名人在他之前;他把儒家文化发扬光大,使儒风流传千古,是接替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朱熹一流大理学家的圣人。



    




 

   兰茂中药材网-中药材产业信息门户 每日更新国内药材市场价格信息和药市快讯,最新的中药材产地信息和品种分析,大量的中药材供求信息和专业的药材种植技术信息,为药材企业,药商,药农,医药公司买卖中药材提供方便;

      兰茂中药材网积极参与到兰茂品牌的树立和打造中来,以进一步挖掘“兰茂医学”文化与学术品牌的现代价值,把“兰茂中药材网”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中药材行业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;值此国家大力提倡“互联网+”的春风,兰茂中药材网一定会加倍努力、乘势而上,为中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!


网址:www.lanmaoyaocai.com

        www.lanmaoyaocai.cn  

邮箱:lanmaoyaocai@sina.cn

咨询:13723436453 微信同号 






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


头条号
药材资讯
介绍
推荐头条